玉扳指,個頭不大,但里面的學問與門道,那是一點都不少。一枚扳指戴在手上,在低調處彰顯自己的品位。
文章開始,先讓我們來看看這枚在2013年秋季拍賣會上,拍出120萬天價的玉扳指。
和田白玉金皮籽料博古紋扳指
尺寸:長6.0cm;
重約:90.2g
估價:RMB 800,000-1,200,000
成交價:RMB1,232,000
一枚90克的白玉博古紋飾扳指,拍出123萬的天價,克價上萬,它好在哪里?今天來聊聊指上風情。
一、扳指的來歷
《說文》中提到了“韘”(音同射):
——《說文》曰“韘,射也”。
韘,在古代發(fā)明之初是用以騎射之器具。人們在拉弓時,將韘佩戴于大拇指上,可防止放箭時,急速回抽的弓弦擦傷手指。
二、歷代扳指的演變
最早的玉韘可追溯到商代,當時玉韘造型整體短小,呈圓筒狀,以實用為主,就是輔助射箭的物品。
到了戰(zhàn)國晚期至西漢時期,玉韘從環(huán)狀盾形向扁平體發(fā)展,演變?yōu)橐环N新型佩飾——“韘形佩”。
戰(zhàn)國 青玉雞心佩 故宮博物院藏
戰(zhàn)國中晚期 玉韘 湖北博物館藏
清代以來,扳指漸漸成為一種戴于大拇指上,用于賞玩的裝飾品,亦從最初的實用功能逐漸轉化為禮儀功能的佩飾,裝飾性慢慢增強。
乾隆爺愛玉世人皆知,在各種小件的玉器中,乾隆對玉扳指更是情有獨鐘。據傳,乾隆帝他閑時愛兩手戴滿玉扳指。
乾隆爺也喜歡把扳指賞賜給有功之臣,以至于大臣爭相以貴重材質制作扳指,甚至在達官顯貴中形成了一種攀比之風。
清代時期,扳指材質多樣,和田玉、翡翠、瑪瑙、青金石等等,造型多為圓箍狀。
清代 玉扳指一組 故宮博物院藏
到了狩獵季節(jié),草原上八旗子弟各色扳指,形成一道道靚麗的風景線。
三、扳指的紋飾
商代扳指紋飾多見陰刻獸面紋,剛勁有力的線紋是當時的典型風格。
商代 玉獸面紋韘 故宮博物院藏
歷經數代發(fā)展,韘的實用功能逐漸減少,演變?yōu)橄笳鬟@權利的佩飾,造形也產生差異萬千。
西漢早期的玉韘,造型多變,這個時候的扣弦射箭基本功能已經不復存在,被鏤雕美化成各種形狀。
玉韘的演變,也是民眾精神世界的體現,直到現在,扳指、戒指類的設計千姿百態(tài)。
扳指也分“武扳指”和“文扳指”,武扳指多為素面,常用鹿角作為材料,用于射箭時保護手指。
文扳指則多于外壁精鑄詩句或花紋。
扳指不僅僅是和田玉飾品中重要的一環(huán),更是在悠久的中國玉文化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。
四、更多玉扳指欣賞
(圖片資料信息來自:雅昌拍賣官網)
1
羊脂玉夔龍紋扳指
作者:瞿利軍
尺寸:3.3×4.6×5.5cm;重196g
估價 RMB 950,000-1,500,000
成交價 RMB 1,667,500
2
傳承扳指
作者:郭萬龍
尺寸 直徑4.7cm;高3.5cm;重量100g
估價 RMB 1,200,000-1,800,000
成交價RMB 2,242,500
3
帶皮扳指
作者:蔣喜
尺寸 直徑6.5cm;高5cm;重量245g
估價 RMB 700,000-1,000,000
成交價 RMB 1,265,000
4
四靈 白玉扳指 (一組)
作者:葛洪
尺寸:
44×38×39mm;46×44×40mm;41×35×39mm;47×44×41mm;
內徑均為20mm;
重量:109.6g;153.2g;81.5g;160.0g
估價:RMB900,000-1,200,000
成交價:RMB 1,196,000
5
和田玉籽料“長樂未央”鋪首紋扳指
作者:蔣喜
尺寸 7.5×4.9×3.5cm;重210g
估價 RMB 650,000-800,000
成交價 RMB 747,500
6
和田玉籽料常自在扳指
作者:黃楊洪
尺寸:5.5×4.2×3.4cm;重100g
估價:RMB 580,000-800,000
成交價:RMB 667,000
7
新疆和田玉籽料扳指
作者:瞿利軍
尺寸:5.4×4.2×3.7cm;重195.6g
估價:RMB 500,000-500,000
成交價:RMB 575,000
扳指不像鉆戒、寶石戒這么耀眼,但是一枚溫潤的玉扳指它給人帶來的雅致美,是別的佩飾替代不了的。
各式各樣的扳指大家各有所愛,看完你喜歡哪種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