和田玉最大的樂趣就在于盤玩,一塊玉有沒有上過手一眼就能看出來。
可也有很多玩家,對盤玉的技巧一竅不通,甚至因為方法不當起了反作用。
錯誤之一:無視玉質(zhì),有皮無肉粗生松!
很多人對和田玉的想象都是白細油潤,如同羊脂。但事實上很多和田玉藏品的玉質(zhì),都很難達到理想水平。
上手把玩雖然能讓和田玉更加溫潤,卻很難改變玉石的礦物基礎。也就是說無論怎么盤玩,普貨都追不上高貨。
尤其是一些沁料和重皮色料,如果玉質(zhì)本身不夠到位,再怎么盤玩也不會出效果。
雖然這種說法有點殘酷,但很多有皮無肉的皮子料,就是準備賣給盤玉的玩家??瓷先ナ莻€漏,實際上是個坑。
錯誤之二:盲目樂觀,堅信瑕疵能盤掉!
因為我自己也做玉石生意,所以見過不少商家給玩家宣傳“盤玉出奇跡”!比如黃沁的僵皮能玉化,碧玉的黑點能盤掉……
負責任地告訴大家,自然界幾萬年形成的東西,不可能因為一個人幾十年的把玩發(fā)生改變。
和田玉在盤玩之后,油脂感會變得明顯,料性也會有所提升。但這也只是讓缺陷有所淡化,不可能從外觀上完全消除。
商家這樣說就是為了東西好賣,如果相信這種說法買了垃圾料,恐怕盤出火星子也不會變成玩籽。
錯誤之三:只認籽料,輕視染色與去黑!
有一類玩家,認為只要是籽料就行,既不在乎是不是真皮,也不在乎有沒有染色。
其實天然性恰恰是盤玉玩家最需要重視的問題,天天接觸身體的玉石如果有化學物質(zhì)殘留,很容易對身體產(chǎn)生損傷。
還有一個很容易被玩家忽視的問題,就是商家和藏家經(jīng)常會用隨身佩戴的玉石,來判斷一位玩家的眼力。
天天在手上把玩處理料的人,很容易被人看成是大外行。如果再遇上個壞心眼的商家,非騙到他血本無歸不可。
錯誤之四:跳過除蠟,加速包漿狂抹油!
和田玉尤其是和田籽料,買到手的第一件事就是溫水浸泡清洗,軟布擦拭之后再開始把玩。
這樣做可以讓籽料的毛孔更好地打開,能讓玉質(zhì)本身的光澤更加自然,把玩的效果也會更加明顯。
至于那些看商家給玉抹油,所以自己也用油保養(yǎng)的玩家,最好先搞清楚商家的真正目的。
抹油能讓玉看上去更加油潤,油潤如脂就能賣高價。自己佩戴的玉石肯定不會成天打油,因為和田玉的油性應該是由內(nèi)而外,沒有必要自欺欺人。
錯誤之五:汗手猛玩,急功近利拼命揉!
坦白的說,和田玉的包漿速度并不算快,比起竹木牙角和橄欖核桃都慢許多。而且玉質(zhì)越好的藏品,把玩的變化反而越不明顯。
所以盤玉其實是個慢工出細活的過程,需要極大的耐心和漫長的時間。
更重要的是,一定不要相信“大汗手加速包漿”這類說法,汗水能讓和田玉在短時間內(nèi)顯得油潤,卻會加重返堿起性的問題。
如果一不小心把玉“玩花了”,再想恢復到原本的樣子,那才真是難于上青天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