真的少假的多!和田玉中最不建議入手的五類玉種!
時間:2024-12-20 19:00:00
瀏覽量:1132
來源:御府和田玉網
對大多數和田玉玩家來說,玉種或產地并沒有絕對的高下之分。只要是真貨且價格合適,都可以是個不錯的選擇。
但是隨著鑒定標準的一再擴招,很多不怎么“和田玉”的和田玉,也在市場中大量出現,逐漸變成玩家面前的“攔路虎”了。和田玉市場最火的近二十年里,出現了不少堪稱傳奇的玉種。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俄碧的七號坑,以及被稱為“冰羊脂”的95于田料。俄碧七號坑的特點就是色調豐富飽滿,玉質細膩干凈。至于95于田料,從問世以來就是最頂級的白玉山料。但這兩種玉石都早已絕礦,即使有部分存貨也在資深藏家手中,想在市場上買到幾乎不太可能。很多所謂的七號坑、95料,其實只不過是其他料子在冒名頂替,所以對這類傳奇玉種還是不要過于奢求了。和田玉三大產地中有一些特殊的小玉種,玉質特性與產地特點可謂是格格不入。比如且末米達料,青海野牛溝料,俄巴沙料就是這種情況。米達料結構細密,常常會有無結構的白玉。野牛溝料不水不透,剛性極強。巴沙料細膩柔和,糯性十足。正因為這些玉種突破了產地的局限性,所以它們的價格往往要比同產地料子高出很多,即使這樣也還是一物難求。而這也造成了一個問題,就是山料都自稱米達料,青海料都自稱野牛溝料,俄料都自稱巴沙料。至于能不能辨認,就得拼眼力與經驗了。現在的玉石市場,面對著一個尷尬的問題:和田玉也許不產自和田,甚至還會是舶來品。比如巴基斯坦碧,加拿大玉,以及韓國的春川料。巴碧塊度小容易起白皮,加拿大玉粗糙毛病也多,韓料低端賣不上價,但這些還不是最大的隱患。想想幾年前還在熱賣的“黑羊脂”,產自廣西的黑青玉,現在已經被踢出了和田玉的范疇,誰敢確定這些玉種能蹦跶幾天?如果非要買“進口貨”,也許俄料和田玉仍是最佳選擇,畢竟產量、玉質、市場認可度都有一定基礎,至少不至于說開除就開除。新國標的擴招不但體現在產地上,一些符合礦物要求的其他玉石也被收入其中。唐河彩玉、羅甸玉、河磨玉就是這樣被拉進群的。不過這幾種玉的品質都有些參差不齊,即使同一產地的原石也有明顯的高下之分,很難做出全面的定論。比如唐河料有的像黃沁,有的卻像石頭一樣。羅甸玉也是有些很好,另一部分就沒法看。河磨玉中析木玉非常漂亮,其他的就有些辣眼睛。加上這些玉種的定價普遍缺乏市場參考性,報價天上一腳地上一腳的事情常常出現,多少讓人覺得有些心里沒底。最后一類“和田玉”也是最不能碰的,就是所謂的造假料。俄料烤色、山料滾籽、噴砂毛孔、二上加強這些手法都在其中。雖然任何行業(yè)都有造假問題,但對和田玉來說卻是毀滅性打擊。很多新玩家就是因為總是買到假貨,才徹底斷了玩玉的想法。即使是老玩家,也很難完全避免打眼吃藥的糟心事。似乎手里沒有一兩塊仿籽,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