其實金包銀指的是和田玉籽料的一種狀態(tài),名稱非常地形象,金包著銀,外焦里嫩,感覺就很好吃。今天介紹一款聽起來就很好吃的籽料——“金包銀”。
大家還記得我們18年初常常提起的這塊280萬的天價“金包銀”料子嗎:
這塊天價籽料看起來也像是金包銀的感覺,它貴就貴在漂亮干凈的滿皮色,和里面同樣出色的玉肉。
如今六年多過去了,不知這塊玉被哪位玉友收藏了,它的價格又漲了多少。
在籽料里有一種獨特的稱呼,它不僅僅單指籽料的皮色,也不僅僅是說它的玉質(zhì),又或者皮色形態(tài)如何,它是唯一 一種同時用金銀來形容的籽料,那就是——金包銀。
關(guān)于金包銀,首先我們來說一說它的“金”。其實金代表著籽料的皮色。我們知道籽料的皮色有很多種,棗紅皮、灑金皮、黃皮、紅皮等等。
而金包銀一般是籽料的黃皮,可以說金黃皮,比灑金皮更濃,也可以是一種淡黃皮,將之稱為金色,更顯貴氣。
其次,金包銀也經(jīng)常指一些黃沁的籽料,顏色像是雞油黃,皮色微沁,沁的并不厚,比油皮厚一些,但也能隱隱看出里面的玉質(zhì)。
如果沁的程度太深,或者是顏色太深的話也是不能稱為金包銀??偟膩碚f,金包銀的顏色以黃、金黃為主,暖色皮居多。
“金”說的是皮的顏色,那么這個“包”則呈現(xiàn)的是一種狀態(tài)。
金包銀從另一個角度來說,也可以是一種皮色的分布形式。
皮色分布的要多而且聚,將整個料子完全包住,或者包住了一大部分。如果呈現(xiàn)一小塊的聚皮或是灑皮,就很難稱之為金包銀了。
前面說了“金”這里我們再說說“銀”。
“銀”其實就是指籽料的肉。有了金色的皮色,怎么能少銀色的白肉呢。而且金包銀籽料里的肉一定要夠白,不能泛青、泛灰,才最佳。
我們知道肉的質(zhì)地越好,細度,密度,結(jié)構(gòu)越好,出皮色的概率越低,因為結(jié)構(gòu)密度高的籽料,色不容易沁進去,所以金包銀的皮子都較薄。
而且皮色好,肉白的籽料就很少,如果白肉達到脂白那就價值就更高了。
能夠形成金包銀的籽料,相對來說籽料的玉質(zhì)也是非常常的細膩致密的,所以才能夠形成這種漂亮皮色。
金包銀也有一些沁料,對于沁料的金包銀來說,沁的都不深,外面包裹一層淡淡的皮沁,里面是細膩的白肉,這可以說是沁料里的上等。而如果里面白肉沁滿黃了,或者沁入很深看不到玉質(zhì)如何,就不能稱作金包銀了。
此外,因為金包銀籽料的價值好,所以染色料里有很多仿制金包銀的,這就需要大家格外的注意。染的皮色淺而薄,而且顏色比較飄,很容易被當做是金包銀的籽料。
(染色)
(染色)
(染色)
在籽料里能稱得上是金包銀的料子都是很受歡迎的,漂亮的皮色,滿色的金紅皮金黃皮,玉質(zhì)細膩,而且金包銀的籽料大都老熟,這是其它很多籽料不能滿足的?!敖鸢y”籽料不僅名貴,而且名字也霸氣!